你相信古代人有焊接技術么?-蘇州威爾達焊接告訴你
誰能相信在遙遠的古代,在衣不遮體,食不果腹的情況下,還能有焊接技術?這個還真有!!!
焊接技術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青銅器時代,在人類早期工具制造中,無論是中國還是當時的埃及等文明地區,都能看到焊接技術的雛形。古代的焊接方法主要是鑄焊、針焊和鍛焊。中國商剃(元前1600年一公元前1046年)制造的鐵刃銅鉞就是鐵和銅的鑄焊件,其表面銅與鐵的熔合線蜿蜒曲折,接合良好。春秋戰國時期(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)曾侯乙墓中的建鼓銅座上的盤龍是分段釬焊連接而成的,與現代軟釬料成分相近。戰國時期制造的刀劍一般是加熱鍛焊而成的。據明朝宋應星所著《天工開物》記載:中國古代將銅和鐵一起入爐加熱,經鍛打制造刀、斧;用黃泥或篩細的陳久壁土撤在接口上,分段鍛焊大型船錨。在古埃及和地中海地區,公元前1000年人們就已經能夠通過搭接的方法制造金盒及鐵質工具。到中世紀(約公元476年—公元1453年),早敘利亞大馬士革曾用鍛焊方法打造兵器。但古代焊接技術長期停留在較原始的水平,使用的熱源都是爐火,溫度低、能源不集中,無法用于大截面、長鋒工件的焊件,只能用以制作裝飾品、簡單的工具和武器。近代真正意義上的焊接技術起源于180年左右電弧焊方法的問世。
考古發現和文字記載都說明我國古代,都是熔焊,釬焊和壓焊的原初發明地之一。殷墟考古發現,遠在公元前1250年-公元前1192年的史稱殷高宗武丁時代,已發明了屬于熔焊的鑄焊技術。武丁的妃子,著名的南征北戰的女英雄婦好使用的鐵刃銅鉞,就是利用隕鐵和銅的鑄焊件。其表面銅與鐵的熔合線蜿蜒曲折,接合良好。
鑄焊是一種用范組合成鑄型進行進行澆注的方法對金屬進行鑄接,鑄焊,鑄鑲的操作。商代四羊尊既是鑄接技術制造的。春秋時期的蓮鶴方壺則是鑄焊技術制造的。曾侯乙墓出土的建鼓銅座上有許多盤龍,是分段釬焊連接起來的。
戰國時期制造的刀劍,刀刃為鋼,刀背為熟鐵,一般是經過加熱鍛焊而成的。中國古代鑄劍鼻祖歐冶子(約公元前514年左右),先后鑄造了龍泉,湛盧等五種寶劍,稍后干將莫邪鑄劍,魯迅先生寫的故事新編《眉間尺》的故事,就是從干將莫邪鑄劍衍生出來的。鍛焊或稱錘鍛是壓焊的一種。
可見我國古代在焊接技術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,好漢不提當年勇,我輩還需努力自強才行!!!
蘇州威爾達焊接設備有限公司-www.wearetippingpoint.com(精密電阻焊)